您尚未登录/注册

*初次见面,请多多关照。
社区>同城>山东>论坛
主题:孟子身上有侠气
[内容]:全文(共2页)


  走进孟府,满院流苏,春意盎然。

  农历四月初二,是亚圣孟子诞辰日。他老人家2395岁了。

  公元前372年,孟子诞生。适时王纲弗振,诸侯并吞,尚权谋,崇游说,而孟子甘于淡泊,守道乐贫,周游而救世。

  “岳岳亚圣,岩岩泰山”,孟子倡导的“浩然之气”“大丈夫精神”“士的品格”至今仍是我们不懈追寻的价值理念。

  孔子、孟子、荀子是先秦儒家三大代表人物。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,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,荀子是战国末期。知人论世,时代赋予三位大思想家不一样的气质和内涵。

  今天我们谈及孟子,第一反应是亚圣。孟子和孔子的主张被尊称为“孔孟之道”,孟子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孔子。但孟子走向“亚圣”之路,经历了1400多年的漫长时间,直到南宋才完成。

  孔子温文儒雅,彬彬有礼,一生的理想是恢复周礼。他曾说,“郁郁乎文哉,吾从周”。他认为周礼是夏商周三代延续下来的礼仪制度,体系非常完善,大家各司其职,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。

  孟子和他比较起来,就显得更刚毅一些,更有锋芒,有点侠气。孟子说,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。可以说发展了孔子“仁”的理念,提出民本思想,提倡施行仁政,认为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。

  孔子认为为人处事要温良恭俭让一些,提倡谦谦君子之风。孟子则提倡做人要有浩然之气,这个浩然之气充塞天地之间,是你行走于世的底气,至于什么是浩然之气,那就是行正道,持正义,怀仁慈,目的纯良,性格刚毅,这样自然就有一股浩然正气。

  孔子说“克己复礼为仁”“仁者爱人”,是从个体的角度谈仁,从政治上讲则是德治,为政者要先正己然后正人,以德治民。孟子在“仁者爱人”的基础上,进而提出了“仁政”,建设一个以民为本的大同的王道世界。

  孟子提出人的内在理性,这种理性是具体的,即“仁义礼智”四端。“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;羞恶之心,义之端也;辞让之心,礼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”认为人的恻隐之心、羞恶之心、辞让之心、是非之心是“仁义礼智”四种表现的发端、根源。后来宋明理学家继承发展了他的心性学说,认为一切都是由心而来。

  可以说,孟子说的“仁”,相比孔子时层次更加丰富了。同时,孟子对义,比孔子有更多的发挥。他说,仁,人之安宅;义,人之正路。又说,仁,人心;义,人路。认为仁是道德的主体理念,义是具体行为的准则和规范。

  从思想发展的角度来说,孟子思想更加有了思辨的色彩。

  西汉汉武帝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,意味着儒家学说成为显学,确立了孔子在文化思想上的至尊地位。但汉中期及其以后很长时间,孟子和荀子的地位差不多,所谓“孟荀并号”,某些时候甚至比荀子地位还低一些。

  孟子地位发生转折始于唐朝中期。著名文学家、思想家韩愈开启了扬孟抑荀的先河,认为孟子是儒家“醇乎醇者”,而荀子则是“大醇而小疵”。但是到了宋儒那里,荀子的“大醇而小疵”就变了味,成了程颐、程颢眼中的“极偏驳”,“只一句‘性恶’,大本已失”。

  孟子地位提升的第二个“功臣”是王安石。王安石通过劝说宋神宗对孟子授号封爵来提高孟子的地位,宋神宗熙宁四年(1071年),《孟子》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;元丰六年(1083年),孟子被封为邹国公,第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。

  王安石推崇孟子,是为了推行自己的改革。改革需要一种勇气,而孟子恰恰有大无畏气概,比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有“道之所在,虽千万人吾往矣”。这应该是王安石欣赏孟子的重要原因。

  孟子地位提升的另一个“功臣”是南宋的朱熹。朱熹是在文化思想上奠
下页.余下全文
(第1/2页/2334字/110阅)
[楼主]:...沈默 2023-05-21 18:29:37
[操作]: 赞(2) 踩(0)  打赏 寄语
[鲜花]:玫瑰(12) 查看收花记录
[送花]:1朵 5朵 10朵 99朵 龙王
分享 收藏 复制 举报 召唤术 UBB 视频上传
回帖列表:
[椅子]: 楼主!你的帖子太好了。给你一个赞! ....6662023-05-21 20:29:14 回复
[板凳]: 这个好 ..素素2023-05-21 19:24:10 回复
[沙发]: 楼主!你的帖子太好了。给你一个赞! .轻描淡写2023-05-21 19:01:12 回复
全部回帖(3)
回复该贴(1-120字): 通知楼主
发布新帖.返回贴子列表
[贴子管理]
收藏.复制.推荐.管理
社区>同城>山东>论坛